“天下大勢,浩浩湯湯,順之者昌,逆之者亡?!壁厔輿Q定著千千萬萬個人和企業的成敗,只有認識趨勢,順應趨勢,才有可能規避風險,走向成功。
面對非瘟的肆虐橫行,結合自身20多年的從業經驗,我認為:歐美成熟的獸藥市場代表著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,中國獸藥行業必將呈現集中化趨勢。非瘟就像重大烈性傳染病高熱病、禽流感等一樣,必將催生中國獸藥行業的巨大變化,產生強者愈強、弱者愈弱的“馬太效應”,促進產業結構調整,加快中國獸藥行業邁向集中化的步伐。
歐美獸藥企業特色鮮明
近幾年,我先后兩次到歐洲和美國參觀訪問,近距離接觸了位列全球前20名的獸藥企業。這些大型獸藥企業都有一些共同特點:
①大部分企業既生產人藥,又生產獸藥,并且人才聚集,研發能力強;
②單個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都較大。如美國獸藥企業只有90多家,總產值99億美元,平均每家企業年產值逾1億美元;
③化學藥品在獸藥中占比較高,如美國獸藥市場中化學藥品占超80%,生物疫苗只占19%。這說明通過生物疫苗已經凈化了一些疾病,除非出現新的無法控制的烈性傳染病,生物疫苗的市場銷量才會增加;
④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都很集中,獸藥企業一方面向大型養殖集團直銷產品,一方面發展經銷商代營產品。但經銷商的數量少,經營規模大,美國每家獸藥企業的經銷商一般只有20家左右;
⑤寵物用藥已經占到動物用藥的半壁江山;
⑥大部分企業都擁有競爭力強、市場占有率高的代表性產品。
中國獸藥產業前景可期
中國獸藥產業雖然遠未達到成熟的地步,但自主創新能力逐步增強、國產化水平越來越高,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。
目前,美國獸藥市場規模為99億美元,而中國的獸藥市場規模不到500億元。我們設想:如果中國人均寵物擁有量、人均肉類消費量與美國相當,中國獸藥市場規模將是美國的三倍,即300億美元左右,相當于2000億元。保守點估計,如果中國人均寵物擁有量、人均肉類消費量只達到美國的50%,中國獸藥市場也應該有1000億元的規模,蘊含著極大的發展潛力。
與歐美獸藥企業相比,中國獸藥企業國產化水平很高,無論是生產制劑用的原料藥還是制劑本身無需依賴進口。而歐美獸藥企業則要從中國進口原料藥,對中國的獸用原料藥依存度較高。目前,中美貿易鏖戰猶酣,很顯然貿易戰對中國獸藥企業是利好,是一次超越歐美企業的絕佳機遇。
回顧歷史,盡管中國獸藥企業起步較晚,輸在了起跑線上,發展時間較短只有幾十年,但中國獸藥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強、發展速度快,創新能力的提升速度和科技人才的成長速度都很快,大有后來居上之勢。
非瘟加速中國獸藥產業集中化
遭受非瘟的劇烈沖擊,中國獸藥市場規模萎縮,最先淘汰的肯定是一批競爭能力弱的產品,而最先出局的肯定是一批競爭能力較弱的企業。
經歷幾次禽流感的大爆發,中國家禽行業已經完成了集中化進程。非瘟侵襲的一年來,養殖企業開始呈現集中態勢,寵物醫院紛紛走向連鎖經營的道路。獸藥生產企業和經銷商也勢必將重新洗牌,發生結構性變化,加速集中化、專業化。
假定未來5到10年,中國獸藥市場規模達到1000億元,每家獸藥企業年平均產值將達到美國獸藥企業的一半規模,即單個企業的年產值為3-5億元,中國獸藥企業就將只剩200-300家。而現在中國獸藥企業達到1700多家,可以預見,80%以上的中國獸藥企業要么被兼并重組,要么被淘汰出局。
“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。”這是大自然殘酷無情的生存法則。獸藥行業也莫不遵循這一法則,能存活下來的無外乎這樣三類“優勝企業”:
一是具備規模優勢、成本優勢和產業鏈優勢的企業,年產值20-50億元,形成了從原料、制劑到生物制品的完整產業鏈,如中牧股份、齊魯藥業、山東魯抗等;
二是人才聚集、創新能力很強的企業,如陳煥春院士創辦的科前生物,近10年來研發了30多個新獸藥,年銷售額7億多元,純利有一半,盈利能力極強;
三是在細分市場領域做得有影響力、有相對優勢的企業,有代表性的產品,是一個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。像回盛生物,“豬生病 找回盛”在豬藥領域已有一定的口碑和影響力。
國家實施獸藥GSP管理,必將推動獸藥經銷商轉型,未來變革最大的可能就是經營渠道。與歐美獸藥企業一樣,經銷商數量可能只有生產企業數量的20倍到50倍。未來中國只有300家獸藥生產企業,相應地也就只有1萬多家經銷商,流通環節的經銷商數量會急劇減少。從國外經驗來看,經銷商將成為某一品牌的代言人,與獸藥生產企業深度融合,及時響應客戶需求,發揮紐帶作用,做好物流配送,共同服務終端客戶。
面對非瘟的沖擊,中國獸藥企業應該積極行動起來,力圖有所作為:一是有實力的企業要盡快形成產業鏈優勢,把優勢產品放大,在中國甚至全球行業中形成主導地位,提高優勢產品的市場份額。二是主動實施企業與大專院校、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聯合,組建研發團隊,加大科技創新、加強研發力度,利用技術支撐,不斷開發新產品。做到產品特色突出、質量穩定、成本低廉、性價比高、競爭力強,盡快做大市場銷量,提高市場占有率。